Search

[有沒有可能學經歷是一種限制?]

延續著前一篇寫下來。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有沒有可能學經歷是一種限制?]

延續著前一篇寫下來。

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,通常會思考自己的所學專長,尤其在應徵第一份工作時,會順著本科系去找合適的職缺,除非痛恨該科系或確定不做該領域的相關工作。

但在轉職的抉擇之中,太會唸書的人、學經歷太好的人、起點太高的人多半會陷入兩難,因為背景與現狀太好了,反而很難以在理智中選擇、在感性中捨棄。

曾經與一位大學生聊天,她說她媽媽非常不高興她到連鎖餐飲業打工,她媽媽認為,身為一個前段班國立大學的學生,應該要去做與科系相關的實習工作或至少去當家教。

我好奇的問:那妳為什麼選擇到連鎖餐飲業打工呢?
她說:因為店就在學校對面,排班在沒課的空檔很方便;反正我未來確定會從事相關領域,實習可以在畢業前夕,在畢業後也會先投入相關領域,我現在不急,而家教要配合家長和學生的時間又需要移動到比較遠的地方,還要花額外的時間備課 CP 值太低了。

找工作是一種理智上的選擇。
衡量自己對於生活的想像,我想過怎樣的生活,然後,賺取足夠的收入可以支持自己繼續去過更有品質的生活,完全不需要考慮任何人對生活的想像,除了在有共同生活的伴侶關係之下,必須去找到彼此並於共同生活的想像,否則關係就不一定走的下去。

也是一種感性上的捨棄。
不考慮自己的起點,擺脫社會和父母的期待,誰規定前段班的國立大學就不可以去餐飲業或便利商店打工?為什麼有學歷、有證照就必須從事怎樣的工作?為什麼已擁有的資源、優勢不可以放棄?

如果是對於未來非常的迷惘和困惑,不妨退回原點,重新思考假設,我退回到國中或高中的時候,重來一次,我會怎麼選擇?
這不是假設的命題,因為我們確實退不回去當年的自己,只不過是要假想一個情境在自己沒有專長、專業及技術的狀態之下,我怎麼看這個世界?我想過怎樣的生活,想用怎樣的工作來支持自己、養活自己?

放下已擁有的資源、優勢,在邏輯上違背正常的思維,所以多數人也做不到,如果要從一份公職離開、要從一個眾所周知待遇好又配股配息的公司離開、要放棄某領域的專業證照,很常就會聽到旁邊的人說:「好可惜噢!」。

有什麼好可惜的?
想離開,不就是不想待了?想放棄,不就是不想要了?
待在不想待的地方,緊抓著不想要的東西,怎麼可能會快樂?站在茅坑不拉屎也臭,手拿著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雞肋也會是滿手油漬。

站在某個學經歷的背景之下,所看見的世界就會是一個樣子,但往往一轉身突然看見更廣闊的世界;其實,它只是在身後,因為這個世界根本不只三百六十五行,每一行都有一個大世界。

最難轉職的人,通常不是沒專業、沒技術的人,而是鐵飯碗、待遇豐厚又穩定、有令人稱羡的職位頭銜、有不得已的理由需要錢。
容易轉職的人,反而常常是沒什麼專業和技術、對生活與工作充滿彈性、生活簡單且沒有債務在身,多半也比較少無謂的擔憂、比較願意嘗試、行動和實踐。

很多時候,在一個基點向前看,只看到百分之五的世界。
退後一點,會看到更大的世界,甚至,當你一轉身,百分之九十五的世界正在身後,只是你得有「轉身離開」與「淨身出戶」的底氣和勇氣而已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